1、50~60年代,称为第一代低压智能电容器,其结构采用油浸式电容器纸作为介质,电容元件为扁平元件,液体介质采用矿物油(含有PCB有毒物质)等,产品体积大、有功损耗达到0.2[%]~0.5[%]左右,我国国内型号为BW 系列。
2、70年代,随着金属化膜替代电容器纸的应用,电容器元件由扁平式改为圆形结构,由于具有自愈性能,产品的场强大大提高,使产品体积大大缩小,为BW系列的40[%]左右,液体介质也大部分采用矿物油或树脂,有功损耗在0.12[%]左右,我国国内型号主要为BZMJ 系列。
3、80年代,欧洲各电容器厂家已推出圆柱型结构的称为第三代的 MKP低压智能电容器,其元件采用7μm左右的金属化膜,内充天然油或树脂密封于铝壳中,使体积更加减小,有功损耗降到0.3W/kvar。由于时间与发展的限制,目前国内生产的低压智能电容器,均是从80年代初约7~8年间从国外引进的,属于第二代产品。如无锡、锦州、桂林和南京等地电容器厂分别从日本SHIZUKI、比利时ASEA、意大利ARCOTRONICS 和意大利ICAR引进了生产技术与关键设备,其产品结构为方形或椭圆形,一般使用8μm 金属化膜,统计使用寿命平均在2~6 年左右。
4、随着电器产品向小型化、无油化和环保化方向发展的趋势,第四代最新充气型低压智能电容器(GMKP),采用5~6μm金属化膜填充特殊保护气体,内置独特的安全型保护装置,其关键特点是实现了介质的革命,实现了电介质的气体化。从而产生了理论上真正的干式电容器以及具有防火阻燃,安全可靠等多种特点的新一代产品。
关键词:低压智能电容器
注:文章由浙江晟泰电气有限公司整理 转载请注明http://www.shingta.com/